揭開腦海密碼,腦科學醫材趨勢展望線上研討會
《加入情報網免費會員並登入報名,可享會員優惠價;若您尚非會員歡迎立即免費註冊!》
醫療器材在臨床醫療領域中,是為了達到疾病診斷、治療、緩解或預防疾病、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等目標,而在臨床流程被廣泛使用的產品。醫療器材涵蓋了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診斷試劑及其依照醫療器材法規定義中的相關用品,醫療器材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全球各國皆持續往高齡化人口結構發展下,其發展與創新不僅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也能促進國民健康福祉。
腦科學為現代臨床醫學的重要發展領域,如今在全球各國持續發展成高齡化社會結構,高齡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腦部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小腦運動失調症、退化性脊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率正逐年提升,運用先進醫療科技的腦科學醫材發展對於如何減緩疾病影響或達到腦部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腦科學醫材藉由腦部結構掃描、偵測電生理訊號等方式,辨別腦部生理結構的變化,或是分析腦神經電生理訊號的異常。腦部疾病的治療,過去多半採用服用藥物的治療方式,隨著電生理技術科技發展,已能藉由電刺激技術直接施加電流控制或刺激神經束的電生理訊號,達到治療或減緩疾病的影響。近年來,全球醫材產業發展蓬勃,腦科學醫材更是成為各大廠商競相搶占的重點領域。在國際趨勢的帶動下,台灣醫材產業也積極投入研發與生產,並在政府政策扶持與本土廠商轉型升級的雙重助力下,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為後市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腦科學醫材技術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契機。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與醫療需求的提升,各家醫材廠商積極投入研發,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以滿足高效、安全、準確的腦疾病檢測與治療需求。在高度複雜的腦部疾病檢測醫材中,有包含腦部結構掃描的醫學影像設備(如CT、MRI…),亦有專門擷取腦部電生理訊號的醫材設備(如EEG、BCI…),近年更有結合人工智慧的腦機介面問世,輔助醫師診斷腦部疾病。腦部疾病的治療中,以電生理刺激核心技術延伸發展的腦神經調節技術逐漸普及應用在臨床情境,尤其透過深腦刺激手術治療高齡人口常見的退化性動作障礙,幫助患者在治療後能夠享受樂齡生活。
本次研討會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聚焦在腦科技醫療器材的市場回顧,並分享未來市場發展機會及趨勢展望;同時特別邀請工研院生醫所發展深腦刺激手術的腦神經調節技術研究團隊經理,分享退化性動作障礙治療的開發與實務經驗;同時亦邀請業界發展腦機介面的先驅分享人工智慧與腦機介面結合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期望藉由研討會交流,提供給業界先進未來擬定發展策略之參考,歡迎各位業界先進蒞臨指導。
- 主辦單位: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 時 間:2024年08月13日(星期四) 09:30~12:00
- 地 點:線上研討會觀看網址(會前兩日發送)